close

 

 

有若是孔子的學生,因為他平日裏說的一些話很像孔子說的,聽起來富有意思,所以在群弟子中有較高的聲望。孔子死後,群弟子一時沒有了老師可以授道解惑,因為平日覺得有若所說頗類孔子,就商量著讓他做老師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有若公然狂悖的做起老師來,然而,不久就露餡了,因為群弟子的許多問題他都張口結舌,未知要義。這時,群弟子才醒悟,一把把他從師座上拉下來,說:“老師在的時候,無論弟子問甚麼,都能得到發人深省、至善微妙的解答。你空修飾自己的語言,於道之微妙實無所得,怎麼配當我們的老師呢!”

翻開《論語》,在記言中有三處有若的話,其所論涉及“禮、孝、信”這三個孔門重要的核心概念,他已經在用自己的理解下定義了,現在看來他那種解釋都是局限了人們的理解,甚至是錯誤的。其次是子夏,他的弟子也把他的話混入《論語》,而解釋看來淺近,其實已開謬種流傳之先河了。

孔子弟子引其師之言亦曰“子曰”,不是一個套話,那是有深刻內涵的。

 

 

 

【參考文獻】

 

 

〔1〕擷取取自網頁http://www.minghui-school.org/school/article/2006/6/24/56874.html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少年機 的頭像
    少年機

    楊老師的部落格

    少年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